中国简史(中国古代简史)

2024-07-07 12:26:32 电影资讯 4939125

中国简史

1、公元304年到589年,自此我国进入十六国一个黑暗的时代,南北朝时期 公元581年到618年,杨坚在大业建立 隋 政权 中国自此结束军阀割据时代。 公元618年到923年,由李渊建立唐政权,经过“玄武门”之变,由秦王李世民继续帝位,史称唐太宗。公元690年武则天革唐命,改唐变周,死后政权归还李唐。

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

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接受秦亡教训,采取休养生息政策,经济恢复发展,国力强盛,开辟丝绸之路,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发展。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。

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。明代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,有诸多新现象、新特点,值得认真总结,深刻分析、取其精华,以资借鉴。封建末期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,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,而且被历史抛在了东方的日本后面。

. 公元前 60年,西汉设立西域都护,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。

中国的货币在形成和发展中,经历了五次重大演变: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、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、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、元宝的演变 、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。 金属铸币四大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进入金属铸币阶段,形成了布币,刀币,蚁鼻钱,环钱四大体系。

求,简述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

新文化运动之后,新诗兴起,即现代诗。民国现代诗除新月派外,多是自由诗,格调不高、不押韵、内容贫乏、矫揉造作。新中国建立以后,诗歌创作一度陷于停滞。1978年后,十年内朦胧诗大为盛行,代表人物北岛等。20世纪开始以后,网络诗歌兴起,虽然水平错落,但是佳作频多。

春秋时期:《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。分为风、雅、颂三个部分。我们学过《关雎》《蒹葭》等名篇便出于此。战国时期:屈原用楚国方言,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,楚辞体。代表作是《离骚》。

《诗经》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,如《小雅·鹿鸣》;有反映战争的诗,如《小雅·六月》;爱情诗的名作如《郑风·子衿》;有讽刺现实的《魏风·伐檀》;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《生民》、《公刘》、《绵》、《皇矣》、《大明》。

诗经:《诗经》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,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共305篇,按音乐的不同,分为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三类。楚辞:公元前4世纪,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,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,孕育了伟大的诗人屈原。

发展顺序:诗经——楚辞——乐府——赋——辞——唐诗——宋词——元曲——明清诗歌——现代诗、新诗。发展历程如下: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。在中国,最早的诗歌总集是《诗经》,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,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。

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《诗经》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,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共305篇,按音乐的不同,分为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三类。“颂”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,有祭祖先的,有祭天地山川的,也有祭农神的。

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

- 政治根源:适应地主阶级建立和巩固政权,完成和巩固统一,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需要。- 理论来源:法家“集权”理论。 发展过程:- 形成:战国时期,韩非子提出“集权”思想,秦国商鞅变法,建立配御山立县制。- 确立:秦朝,确立皇权至高无上;中央设三公九卿,地方实行郡县制;颁布秦律。

因此,中国谏议制度所体现的精神,其基础是承认士为培植善而表现的高尚品德,这一点连皇帝也不否认。换言之,谏议制度与民主无涉,它是一种有别于官僚政治的“士治”,就是说,它是文人学子中的精英以其道德操守所发挥的影响。

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:①政治上: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,自称“始皇帝”。设立三公,地方推行郡县制;②经济上:统一度量衡、统一货币;③文化上:统一文字,使用小篆;④交通上: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,开凿灵渠;⑤军事上:北击匈奴,修筑长城。

为政廉洁,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治文化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,尽管不同国家、不同政体,在目的性与手段上可能存在着差异,但在反腐倡廉、对官员实行监察这一点上,却是共同的。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监察官员以防止并惩治腐败的呢?这就是依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监察制度。

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战国时期 战国时,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。 秦 秦代开始形成制度,之后便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。经过长期的发展,这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备。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,秦统一中国,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,并创建了监察制度。

中国古代简史、要中间有发生的重要事件的

--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:前期的政权有:蜀(成汉)、汉和前赵、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前凉。还有鲜卑拓跋部的‘代’和冉闵的‘魏’不在十六国内。后期的政权有:后秦、后燕、南燕、北燕、后凉、南凉、西凉、北凉、西秦、夏。此外还有‘西燕’不在十六国内。 蜀: 303--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:成都。

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,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,历经清王朝晚期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、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,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。 19世纪中期,英、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,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,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。

五代十国(907~960年)是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立前的历史时期。五代有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与后周五个朝代。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,五代十国开始。太原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,建国后唐。后唐国力强盛,但发生内乱后,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,后晋建立。不久契丹军南下灭后晋。

甲骨文的发现,追溯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至甲骨卜辞。殷商时期的《尚书》显示出成熟结构和表现手法,被尊为古典散文的鼻祖。西周时期,《诗经》的诞生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,被视为学习的典范。春秋战国时期,百家争鸣中,诸子散文如《庄子》、《孟子》等,以其独特的文学性与历史散文如《左传》并列。